停课不停学,师生齐努力,展网教之利,抑网教之弊,网络连接师生,信息传递你我,混搭无限软件技术,创造恒久网教畅通。这是信息传媒学院“空中课堂”的真实写照。开学第一周,信息传媒学院33名教师顺利完成了43门课程、22个班级的网络教学任务。
一、周密部署,科学施策,全员齐心破难题
自2月1日起,信息传媒学院便开始制定延期开学预案,探讨网络直播教学的可行性和利弊,制定了《信息传媒学院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网络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方案》,成立了分院网络教学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和分院网络教学督导小组。正式上课前,先后召开了3次教研室主任网络会议,3次全体老师网络会议,探讨直播教学方案,老师们群策群力,针对网络教学资源准备以及可能产生的突发情况的解决方案,依据专业特点进行了轰轰烈烈的研讨和演练。开课前,全体教师都制定了疫情期间网络授课方案,每位教师在确定了一个在线教学主平台的基础上,又准备至少2个备用授课方案,提前进行多轮次测试演练,确保网络授课顺利进行。
网络教学督导小组成员履职尽职,利用空余时间进入各个班级,督查老师授课情况和学生学习情况。教师也会积极听课,取长补短,共同“闯关”直播教学,一周以来累计听课9次。
二、方式多元、创新课堂,师生配合攻直播
如果说新冠肺炎疫情给教育领域带来哪些积极影响,那一定是推动了中国在线教育的推广。上到五十几岁的老教师,下到刚入职的新教师,都纷纷行动起来,有利用学院提供的超星学习通平台的,也有利用智慧树平台,有利用优质课程资源的、也有自己录制视频的,有利用腾讯会议、腾讯课堂、企业微信直播的,也有利用QQ群直播的。老师在各种平台切换使用,保证“空中课堂”不断线。学习通教学平台高峰时期卡顿现象严重,老师们将签到环节转到QQ群打卡或接龙,课堂讨论环节转到微信群或QQ群讨论,待平台运行稳定后,再将环节拉回到平台,保证后期数据的统计。课堂上,电脑、手机齐上阵,有采用“屏幕分享式边讲边练”直播教学模式的、也有采用“录播+任务引领”混合教学模式的,有采用“PPT+语音”混合教学模式的、也有采用“在线课程资源+个性化辅导”混合教学模式的,各位教师积极开发多元的教学方式,创新课堂授课模式,通过屏幕分享、实时投屏、课堂测验、调查问卷、选人、布置课堂任务、讨论等形式频繁与学生互动,学生在线抢答,弹幕不断,课堂教学井然有序又不乏趣味性,保证了教学标准不降,教学内容不减,教学效果不变,创造性地顺利完成了教与学的任务。

认真上课的教师们

认真听课的学生们
三、师、导、生协动,温暖了冬日里的“空中课堂”
信息传媒学院网络教学的顺利进行,离不开教师、辅导员和学生的协同努力。书记、辅导员和班级干部们齐心协力、精心规划、动之情晓之以理,保证网络课程全员参与,无人掉队。辅导员每天课前提前考勤,亲自上阵“夺命连环call”打给赖床的学生,保证课堂出勤率。班级干部日报课堂学习情况,保证学习效果。而教师作为“空中课堂”的主导,都能克服困难、迎难而上,迅速完成了“主播”的身份转换,以教师职业拥有的学习敏锐性,快速融入“主播”群体,成功打造了一堂堂精彩的直播课。课前准备大量的资料、调查学习基础,课上尽施解数,保证课堂有效性,课后不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线答疑,还要与学生线上谈心,了解学生的心理和学习困难。18级计算机2班张海洋说:今天我们上了第一节网课,让我感受到了老师们亲切的关爱与关怀,老师们的谆谆教诲,对每个知识点讲解都非常透彻,非常细心,虽然没有像在教室中那么面对面交流来的亲切,但是我依然感受到了老师们的努力,而我会努力学习,不负期望。19级计算机1班王洪俊男说:网上教学,从教师的角度我深刻的体会到当一名教师的不容易,例如老师录着长时间的视频教我们学习知识。我认为这种教学模式非常活泼,因此我也提高了很大的学习兴趣。只要我们认真网上学习,总有一缕温暖阳光会战胜这次疫情,齐心备战、武汉加油,中国加油。所有的辛苦与付出在听到学生的“听懂了”、“老师辛苦了”,看到学生认认真真的笔记和充满新意的作品之后都化为春日的阳光,温暖了这冬日里的“空中课堂”。

课堂互动
信息传媒学院网络教学的开门红,是信息传媒学院全体师生不懈努力的共同结晶,虽然老师们付出了较大的精力,但却收获了一种新的授课技能,推动了新时期线上教学的全面开展,逐步适应互联网+教学的发展。教学在云端,学习在终端,信息传媒学院网络教学走心不走样。新冠无情人有情,分院师生同心,齐力必断金。
撰稿人:刘先花
核稿人:刘庆红
供稿单位:信息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