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要闻 -> 正文

停课不停学系列报道之七

文化旅游学院课程资源建设喜传捷报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0-03-03

按照学院新冠疫情防控总体部署和安排,在教务处指导下,文化旅游学院全力推进各专业课程资源建设工作,通过国家资源库平台共建、共享,助力全国旅游类相关院校开展网络教学工作,实现“停课不停学、教学不断线”。

截止到31日,各门在线课程的点击率不断刷新,其中由国家高级茶艺技师、副教授潘素华主持的《茶文化与茶艺》课程(智慧树平台)累计选课破万,达1.09万人次,朱林莉老师主持的《中国文化英语说》课程(智慧树平台)累计选课6598人次,齐海英老师主持的《旅游心理学》课程(智慧职教、智慧树平台)选课5561人次。

333

131日(正月初七),《旅游心理学》课程组接到国家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领导小组的通知,要求各学校课程组全面推进所承担课程资源需求调研、资源梳理与补充完善工作。恰逢假期,在各项设施设备与条件明显不足的情况下,仅仅12天的时间里,在副院长、教授李娌的带领下,课程组完成了《旅游心理学》课程在智慧职教平台上“标准化课程”和“慕课”同步上线。

总结文化旅游学院课程建设成果的经验。一是源于对职业教育最新理念的践行和教学成果不断凝练与沉淀。多年来,文化旅游学院积极响应学院持续推进课程信息化改革的总体要求,建设了一批课程特色鲜明的国家级、省级、院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17年至今,先后有3门课程入选国家教学资源库,1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课程立项院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二是源于始终注重教学团队建设。用电影“速度与激情”的名字来形容文化旅游学院的青年教师团队十分形象,这是一支年轻而富有活力的教师队伍,连续七年被评为学院先进集体,旅游管理专业群被吉林省教育厅评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三是更源于有一支执着奉献、精益求精的教师队伍。就让我们一同倾听一下课程建设老师代表们的心声吧!

潘素华老师:当时不知道什么勇气承担了在线课程的建设任务。五十二岁的我,每天带着花镜,早上准时到吉林大学智慧树录影棚里“校对”,视频不知道看了多少遍,一天下来头昏眼花,放寒假也没给爱人和孩子做过一顿饭。但是,每每看到课程平台上选课的学生和院校越来越多,有那么多同学在积极参与互动,有那么多的人喜欢我们的课程,一切都值得了!

朱林莉老师:“院长,为了课程早些上线冲刺,我已经四天没出家门了!”这是朱老师在2019年十一假期时发给李娌老师的一条微信。《中国文化英语说》课程的命名多次难产。这是一门英语通识课还是专业课?与其它英语在线课程有什么区别?与我们分院专业需求怎么对接?如何保障课程上线有吸引力?每一个名字的提出都要回答那么多的疑问,可想而之,对课程名称的否定,就是一次课程整体设计的重新开始。为了精益求精,从内容到拍摄时的服装,从每条标准纯正的配音都倾注了课程组每位老师的心血。

齐海英老师:《为身心寻找新的栖息地》《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三月花未满,四月芳菲染》,这一个个吸引人眼球的微课名称,不知道倾注了课程组老师们多少心思。录课时正值暑假,课程组的老师们白天去摄影棚录课,晚上回来接着写脚本,一切只为了与自己赛跑,让时间做证。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寄语,如果问老师们,课程建设的过程苦不苦、累不累,也许我们可爱的青年教师们还会用习总书记的一句话回答大家,“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撰稿、核稿人:李娌

供稿单位:文化旅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