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我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年专项工作,学院党委及行政领导对我院思政课建设工作高度重视,多次就思政课教学如何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以及思政课教学教改提出指导性意见。学院的思政课教学教改及课程建设工作在全体思政课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很大成效。
2017年11月8日上午,思政部委派基础教研室教师张莉进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课改的观摩教学,院党委书记苏显学、党委副书记魏岩、教学副院长胡伯龙等领导在教务处长王琦、思政部主任刘颖以及思政部基础教研室主任王月英和概论教研室主任张仲福陪同下深入思政课堂一线,现场指导思政课教学改革工作。
张莉老师借鉴今年十月份省教育厅主办的“践行核心价值观 凝聚最美中国梦”全省高校学生讲思政课大赛的形式,在所任教的17届会计1、2班中按分组顺序选取三组同学完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第二章《弘扬中国精神 共筑精神家园》第二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中三个大问题的讲述。第一组同学联系历史介绍了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中华民族精神及基本内容;第二组同学从《战狼2》、香港回归、战略科学家黄大年等多个角度较为完整地解析了爱国主义及其时代价值这一问题;第三组同学理论联系实际,从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爱国主义与拥护社会主义、爱国主义与祖国统一等三个方面讲述了新时期爱国主义的要求;
最后张莉老师又以繁体字的國为切入点再次强调爱国主义是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和自豪感的统一,是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的统一,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又以留美学生杨淑平的不当言论作为案例组织学生讨论,强调作为中国大学生必须以国家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为荣,认同我们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时也要警惕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以互联网为载体腐蚀我国年轻一代的思想动摇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在授课过程中,三组学生都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辅助手段对自己所选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展示,在注重理论结合实际阐述教学内容的同时增加适当的教学互动,课堂气氛活跃,听课同学的参与积极性高。尽管有的学生仍带着初上讲台的稚嫩,紧张而羞怯,但在各个小组的整体配合下仍然为我们展示了一节与众不同的思政课。
课后,党委书记苏显学对这种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形式给予了充分肯定:“由学生来讲思政课,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这种教学形式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思政课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性,对于思政课建设工作也起到良好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锻炼的机会,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在语言表达、临场应变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为他们在以后工作中展示自我奠定基础。”
党委副书记魏岩:“让学生成为思政课堂的主角,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们更有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感,大学生讲思政课增强了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有助于全面推进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副院长胡伯龙:“本次学生讲思政课的活动,使学生从“教”与“学”的角度重新认识思政课,学生讲思政课深化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推进思政课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升。”
同时,各位领导也对本次观摩教学和思政课改革提出了中肯的指导意见和建议。苏书记建议在学生讲授之后增加学生互评的过程,旨在增强学生之间的互相督促和进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和积极性。王琦处长建议教师在学生展示后立即对学生的教学进行点评,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需要对学生的讲述给予表扬和鼓励,让学生增强自信、踊跃参与。张莉老师表示,一定认真听取各位领导的意见和建议,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以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最后,思政部刘颖主任表示:“多年来我们始终致力于思政课改革,我们倡导集体备课,不断创新课程教学方法和形式,由单一课堂讲授向讲授、研讨、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方法转变,将理论讲授与实践锻炼有机结合,灵活采用专题式、项目化、主题研讨等多样化教学方法,努力推进将过去简单的灌输模式向双向互动的参与模式转变,不断适应网络发展新形势,运用信息技术推进教学方式方法变革创新。这种“学生讲思政课”的形式是基于我们高职学情采取的一种新的教学办法尝试,老师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当老师,老师当导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选择讲授内容(小组备课、课件制作、登台讲课),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在展现当代大学生的理论素养和精神风貌的同时实现思政课入脑入心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