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教书育人初心,牢记立德树人使命
——信息传媒学院开展课程思政项目汇报交流活动
为进一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迎接我院课程思政建设验收,11月24日下午,信息传媒学院在办公楼3楼会议室召开了“课程思政项目” 工作汇报会,会议由邓又明副院长主持,周雪娟书记、各教研室主任以及全体教师参加了会议。
报告会开始,首先由5位课程思政项目负责人依次开展课程思想项目汇报。张海鸥老师率先发言,她将“Java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五大模块,结合不同的模块分别设计了不同的课程思政目标、挖掘适合专业教学的课程思政元素,采取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团队协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徐冉老师结合《信息技术基础》介绍了课程思政改革的实施情况,课程内容是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为主线进行设计的,包括认识大学校园、丰富的大学生活、校园正能量和从容求职四个部分,分别对应了word、Excel、PowerPoint三种办公软件的使用方法,并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方面都做了创新。
林丽红老师将课程思政引入《web前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学内容分为十个模块,课程组对每个模块都进行了课程思政教学的设计,在课堂教学设计方面,为了充分发挥“思政元素”的价值引领作用,切实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构建线下核心教学,线上辅助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混合式教学中,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混合入适合的课程思政元素。
刘旭东老师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思政建设中,结合不同授课内容,引入不同的课程思政元素。例如他在讲解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放大电路时,引入了“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古语,说明事物之间是存在着普遍联系的,映射到电子器件上,引出三极管的三个电极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在讲授模拟电子技术的振荡电路时,引入了大国工匠夏立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精益求精的重要性。
林鸿老师汇报了课程思政在《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中的应用,采用混合式教育模式对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进行改革,通过以多种手段多种途径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方式,帮助学生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充分发挥全课程育人的作用,突出思政元素在知识育人过程中的思想价值引领作用。
在详细了解课程思政项目的内容和实施情况后,与会领导和老师对项目设计与实施情况进行交流、研讨,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范晓春老师建议汇报时应该重点介绍某一个知识点与课程思政相结合的案例,让大家明白老师的教学设计思路;庞英智老师建议老师在汇报时要语言精练,言简意赅,最好能归纳出几个要点,让听者印象深刻;赵晓丹老师建议汇报时突出展示项目的亮点,不要泛泛而谈;董光老师建议老师们结合专业课程选取合适的课程思政案例,很自然地融入到专业课教学中……
最后邓院长表示对各位课程负责人在课程思政项目上取得的成果表示肯定,同时还提醒各位老师有效推进“课程思政”,实现课程育人的目标,除了要对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以外,关键还是在于教师自身的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教师应时刻谨记育人职责,在传播知识技能的同时传播正确的思想意识,始终保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
撰稿人:林鸿
核稿人:邓又明
责任人:刘庆红、周雪娟
2021年11月25日